昔闻康节翁,慈母八十馀。阶前小稚子,欢笑娱相呼。
甘旨足丰俭,自谓此乐无。今君祖母秦,九十康强俱。
牙齿尽完好,起居不资扶。鲜鲜芙蓉裳,皎皎明月裾。
綵舆亲迎养,独觉爱日舒。有儿俱白颠,有孙亦银须。
曾玄绕膝下,日向庭闱趋。一门极孝友,五世咸怡愉。
矧君自奇士,振策当要途。风云接平步,日月明亨衢。
覃恩追考妣,盛事誇里闾。苟非母厚德,此福宁独居?
恨无汉史笔,逐一为母书。嗟予辱同姓,感念成长吁。
祖年百又一,孙子纷如圭。深衣昼锦缘,曾绘家庆图。
寿康世莫比,好事传京都。翰林欧苏辈,诗颂焉可诬?
及今甫七载,往事浮云徂。我恨岂有极?君乐当何如?
题诗卷还君,悠然泪盈袪。
题刘翀霄五世图。清代。刘鹗。 昔闻康节翁,慈母八十馀。阶前小稚子,欢笑娱相呼。甘旨足丰俭,自谓此乐无。今君祖母秦,九十康强俱。牙齿尽完好,起居不资扶。鲜鲜芙蓉裳,皎皎明月裾。綵舆亲迎养,独觉爱日舒。有儿俱白颠,有孙亦银须。曾玄绕膝下,日向庭闱趋。一门极孝友,五世咸怡愉。矧君自奇士,振策当要途。风云接平步,日月明亨衢。覃恩追考妣,盛事誇里闾。苟非母厚德,此福宁独居?恨无汉史笔,逐一为母书。嗟予辱同姓,感念成长吁。祖年百又一,孙子纷如圭。深衣昼锦缘,曾绘家庆图。寿康世莫比,好事传京都。翰林欧苏辈,诗颂焉可诬?及今甫七载,往事浮云徂。我恨岂有极?君乐当何如?题诗卷还君,悠然泪盈袪。
刘鹗(è)(1857年10月18日—1909年8月23日),清末小说家。谱名震远,原名孟鹏,字云抟、公约。后更名鹗,字铁云(刘铁云[1]),又字公约,号老残。署名“洪都百炼生”。汉族,江苏丹徒(今镇江市)人,寄籍山阳(今江苏淮安区)。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(龙川)之后,终生主张以“教养”为大纲,发展经济生产,富而后教,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。他一生从事实业,投资教育,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“教养天下”的目的。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、坚韧不拔,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。 ...
刘鹗。 刘鹗(è)(1857年10月18日—1909年8月23日),清末小说家。谱名震远,原名孟鹏,字云抟、公约。后更名鹗,字铁云(刘铁云[1]),又字公约,号老残。署名“洪都百炼生”。汉族,江苏丹徒(今镇江市)人,寄籍山阳(今江苏淮安区)。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(龙川)之后,终生主张以“教养”为大纲,发展经济生产,富而后教,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。他一生从事实业,投资教育,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“教养天下”的目的。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、坚韧不拔,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。
岁除寇至和吴广文五首 其五。明代。林大春。 谁染关山战血红,三吴壮士引雕弓。荒林虎啸风声切,野戍乌啼夜色空。未信吟诗能退虏,翻令生子学从戎。何当挽取天河水,净洗扶桑日月东。
灯夕二首呈刘帅。宋代。刘克庄。 士女如云服珥鲜,暂陪猎较亦欣然。清于坡老游杭市,俭似乖崖在剑川。使指何功烦卜夜,遨头此念可通天。粤人拥道千层看,不见狨鞍三十年。
远国通王化,儒林得使臣。六君成典册,万里奉丝纶。
云水连孤棹,恩私在一身。悠悠龙节去,渺渺蜃楼新。
望里行还暮,波中岁又春。昏明看日御,灵怪问舟人。
送归中丞使新罗(一本题下有册立吊祭四字)。唐代。耿湋。 远国通王化,儒林得使臣。六君成典册,万里奉丝纶。云水连孤棹,恩私在一身。悠悠龙节去,渺渺蜃楼新。望里行还暮,波中岁又春。昏明看日御,灵怪问舟人。城邑分华夏,衣裳拟缙绅。他时礼命毕,归路勿迷津。
犍为王氏书楼。宋代。苏轼。 树林幽翠满山谷,楼观突兀起江滨。云是昔人藏书处,磊落万卷今生尘。江边日出红雾散,绮窗画阁青氛氲。山猿悲啸谷泉响,野鸟?戛岩花春。借问主人今何在,被甲远戍长苦辛。先登搏战事斩级,区区何者为三坟。书生古亦有战阵,葛巾羽扇挥三军。古人不见悲世俗,回首苍山空白云。
赣州丰乐长老惠宣写予真戏赞时年七十三。宋代。周必大。 少年日醉郁孤台,鼎立三禅屡往来。豪气虽存谁复识,形容变尽鬓皑皑。